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民政信息 > 理论研究 > 正文
浅谈地名的教育作用
发布时间:2017-10-17 来源: 编辑:

地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,尤其部分地名,在弘扬中华文化、传承中华美德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,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教育人们不惧艰苦,不怕牺牲。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中,我们发现洪湖市有一所学校叫“贺龙中学”,有一条道路叫“赤卫路”,还有一棵古树叫“红军树”。这三个地名,时刻勾起人们的红色记忆,经常教育人们永矢不忘贺龙、周逸群、段德昌等领导的洪湖赤卫队、红二军团在洪湖地区闹革命求解放的丰功传绩,更加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“砍头只当风吹帽,洒尽热血心欢畅”的大无畏革命精神。我清楚地记得:1996年夏,洪湖市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。12月底,全市恢复水毁工程,进入长江干堤整险大会战。短短两天,1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集结在燕窝、螺山段长江干堤。大兵团作战,遇到了吃饭、饮水、住房等困难。怎么办?苦不苦,想想洪湖赤卫队;累不累,想想红军老前辈!不少农民腌菜下饭,泥水解渴,草棚当房,稻草铺床,毫无怨言。由于生活环境差,劳动强度大,不少人患感冒、咽喉炎、肠炎等疾病。汊河镇五爱村村民曾凡觉,身患重病,他不顾村干部的劝阻,老伴的挽留,带着药品上前线。巡诊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。“与洪湖赤卫队员比,我这点病算什么?只要有一口气,就要出一份力,在有生之年多挑一担土,让后人少担一份忧!”他多次谢绝了医生的好意,仍然在工地上拼搏。据有关部门介绍:那年冬天,全市恢复水毁工程1942处,加固堤防34处,加固渠道53条,共完成土石方1400万立方米。

教育人们乐善好施,助人为乐。据《洪湖县地名志》载:“相传,早先有一孕妇,逃荒至此,生下一婴儿,无奶喂养,附近好心的居民,每天送奶到此。故得名送奶洲。后引为村名。”类似龙口镇送奶村地名的还有“月华村”、“甘寺庙”、“木沱湖”等。上述地名都记载着先人们行善的故事,助人的美德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地名文化内涵不断丰富,那种乐善好施,助人为乐的美德世代相传。据调查,在上述地名的地方,很多年来好人好事层出不穷,助人为乐蔚然成风。如1990年6月26日,龙口镇粮洲村小学学生曾少清与同学叶小贵、吴红迎放学回家经长江边时,吴红迎因捞江面浮物滑进江流中。曾少清毫不犹豫地跳进江里,在汹涌波涛中将吴红迎推到岸边。吴红迎得救了,曾少清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年仅11岁。共青团洪湖市委、洪湖市教委决定授予曾少清“赖宁式的好少年”称号。1991年,国家少年工作委员会授予曾少清“中国好儿童”称号。又如黄家口镇革丹村人吕志海,于1943年投身革命,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多次受到部队表彰。1950年复员回到家乡,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不图名利,为村里义务修路、植树造林长达20年之久。平时,哪家人生病缺钱,他慷慨解囊;哪家生活、生产有困难,他热情相助。吕志海多次受到省、地、市通报表扬。2006年,他被评为“感动洪湖”十佳人物之一。还有北京名流置业集团董事长刘道明,受家乡地名文化的影响,人在外地,心系乡亲。自1994年以来,他多次为家乡建桥、修路、助学、扶贫、抗洪救灾捐款捐物,累计人民币近千万元。

教育人们好学上进,勤劳致富。洪湖市新堤街道办事处有一社区名叫“春雨亭”。据民间流传,早先此地部分农民,每逢春节过后,习惯吃吃喝喝,抹牌赌博。为改变旧习惯,当地有一长者,在春耕前,组织乡亲聚会,开展劝农讲学,坚持数年,深受人们的欢迎。为此,后来人们在此兴建一亭,名春雨亭。因时间久远,春雨亭早已不存,但“一年之季在于春”的古训,人们永远铭记在心。现在,每逢春节过后,村民们有的学农、学工、学商;有的找项目,谈投资;有的忙规划,谈生意;有的准备外出打工。春雨亭方圆十里,出现了“三少三多”的局面:即抹牌赌博的少了,走正道的多了;不思进取的少了,勤学上进的多了;游手好闲的少了,勤劳致富的多了。如洪湖市新堤建筑公司经理肖登榜,在春雨亭地名文化的影响下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建筑技术。从开始当学徒到后来当经理,从建筑行业发展到酒店、宾馆等服务业,从最初五百元起家,到现在拥有资产二千多万元。(洪湖市民政局  夏志翔)

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