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 > 正文
年逾古稀放光华
发布时间:2017-11-02 来源: 编辑:

刘曾岩,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。退休前,他是石首文汇高中的高级教师,从事教育39年,为高校输送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新生,为社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,曾12次组织和参与撰写省级、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和争创省级、国家级教育先进单位档案资料120万字之多,被多次评为省、地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。退休后,他被本校返聘,从事文稿起草、资料编写和文创设计工作4年;被他校聘请,从事职业教育宣传、招生和教师管理3年,被誉为教育领域的“常青树”,并习惯尊称他为“刘老”。

2016年清明时节,在武汉照管孙子上学的刘老回石首老家祭祖扫墓之时,突然接到石首地名普查办领导的电话,请他出场石首市民政局,为急需增员的石首市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献计出力。当天下午,刘老与子女、老伴讲明地名普查的意义和石首地名普查办领导急切“救场”的心情之后,征得家人的同意,豪不犹豫地放弃了培育孙子的担子,欣然走进了令他熟悉而又陌生的民政局7楼地名普查办公室,投入了地名普查的会战行列。

上班伊始,刘老被安排在地名普查资料修审组,和另一位与他同龄的地名文化专家配合开展工作。面对着全市15个乡镇办报送的数千份地名登记表和100多部相关资料,刘老深感担子不轻,但又充满自信。当他第一次翻阅这些资料,发现不是史料有误就是表述不清,不是错字别字显露,就是标点符号混乱等诸多问题时,更是倍感责任重大但又迎难而上。为了与荆州市地名普查进度同步甚至超前,他一连两个月每天提前上班,延迟下班,经常废寝忘食,加班至深夜还不愿休息。更为感人的是,好几次上班途中狂风暴雨吹翻了他的雨伞,掀倒了他的自行车,他依然顶风冒雨按时到岗,投入工作。当同事们发现他浑身湿透,要他回家更换衣服时,他欣然一笑说道:“回家一去一来少不了要一个小时,耽误了不划算。”就这样,他身穿着湿衣,一直坚持到下班铃声响过,方可离岗下楼。

在对照国普办、省普办逐项逐条撰写、填充、编装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资料时,刘老更是认真负责,一丝不苟。凭着他对文件精神、文件要求的理解,凭着他对地名普查质量的追求,凭着他内在的知识功底和实践经验,他所经手的资料分类条理清楚,内容充实完善,对稍有偏差的资料他总是一改再改,直至合格为止。

地名普查资料组装前的检索工作是地名普查一项关键性的工作,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。由于地名普查工作室桌面有限,资料编程工作多半都要在地板上进行。这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,确实是一种考验和磨练。给年轻人干,他们不在行,难以如愿。刘老只能身体力行,亲自而为。他克服了长时间下蹬出现的头晕之苦,战胜了往复弯腰躬身复发的脊骨劳损之痛,硬是坚持半个多月,把地名普查40多本每本都有508公分厚的所有资料按标准检索、切割、编装后,规范地呈现于省、地两级地名普查核查验收组的面前,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。

刘老热衷于地名普查,除了体现在室内的工作以外,还体现在深入基层的各种活动之中。因实际需要,他曾多次下乡入镇,走村穿户,辅导培训基层普查人员300余人次,组织召开访谈会180余人次。市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他独自出访实地调研不搭公汽而骑自行车,他常说,搭公交车麻烦,骑自行车方便。此话听来不无道理,但却更能体现这位老人克己奉公、勇于吃苦的宝贵风范。

刘老在地名普查工作期间,除了高标准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外,还经常挤出时间向领导出谋献策,诸如根据上级不断变更的文件和要求科学调整运作方案,根据普查任务的应急转换适时调整各小组间的人员分工,根据保密要求升级设法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等等,均被领导一一采纳,为地名普查向纵深进展提高了效率,节省了时间,保证了质量。此外,刘老还能挤出时间为所有年轻普查员讲授地名普查方略,指点迷津,破疑解难,手把手地教他们查寻资料,筛定重点、设计流程、绘制图表,从而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地名普查团队。

在石首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和刘老及全体地名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石首地名普查先后圆满通过了地级普查,省级验收和省级督查。目前,刘老已整装出发,阔步迈上了石首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崭新征程。我们深信,刘老一定会不负重托,一如既往砥砺前行,为石首地名普查顺利通过国普办2018年验收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。